乐动在线注册,乐动(中国)

【湖北日报客户端】虽败犹荣 大灭绝后这一古生物依然努力新生

发表时间:2024-07-27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歆、通讯员孙彦钦)7月25日,乐动在线注册,乐动(中国)(武汉)陈中强教授团队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在线发表题为《形态创新没有导致中—新生代腕足动物多样化》的研究成果。

腕足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具有贝壳的动物,例如海豆芽、酸浆贝等,它们在地球动物演化历史的前一半时间内统治海洋,在底栖生物群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当时的“明星动物”。然而,它们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从此改变了演化轨迹,从中生代到现在,它们的多样性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在现代的海洋中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人们对于腕足动物衰落的认识和解释主要基于它们属种多样性的减少。事实上,动物的形态创新与变革会带来功能与生态的突破,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机会。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后,“一蹶不振”的腕足动物有没有尝试“新生”,拓展自己的多样性呢?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对中—新生代四个主要腕足动物目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编码,编制了包含一千余属的特征矩阵,涵盖了中—新生代95%以上的腕足动物属。通过对全新形态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这四个目在过去三亿年间(二叠纪到第四纪)形态空间与形态差异度的变化。

研究发现,四个主要腕足动物目的形态差异度都在中生代早期恢复到了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前的水平。这意味着,虽然遭受灭绝打击,中—新生代腕足类的形态演化并没有停滞,它们非常努力地“新生”,无奈的是,腕足动物的高灭绝率和新形态类型的低新生率导致整个门类的多样性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再也无法回到古生代时的统治地位。

该项研究利用全新的形态特征数据揭示了二叠纪末大灭绝后中—新生代腕足动物的形态演化模式,为理解其多样性衰退提供了新的认识。文章第一作者是乐动在线注册,乐动(中国)(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届博士毕业生郭镇,陈中强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913662/2630648/0?w=1721957623892

(原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年7月25日)